多少年来,大家都知道:清初康熙年间,咱们这儿住了一位文化大家,潜心隐居十余年,写成了大量史书典籍,其中他写的22卷地方文史典籍《杞纪》把杞国历史写了个遍,入选了清朝的“四库全书”,成为后人研究杞国历史的主要典籍,书中记事,上溯至夏朝太康斟灌之故居,下迄清初,凡史传、文集有关于杞者,均博采之。分为图考、星土、舆地、山川、系年、沿革、封建、年表、世次、原古、分国、系家、苗裔、春秋经传、经传别解、人物、遗书、艺林、杂缀十九门。书前有王士祯之序。《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此书“前列所引书目至数百种,考据精详,所引皆注出处,洵足为后世所取法。……昔孔子有杞宋文献无征之叹,今私人之着,能如此详赡,亦足以慰圣人矣。”
此人就是清初著述家、书法家、篆刻家,名张贞,字起元,号杞园。这人自幼天资聪颖,7岁入学,教以《养正图说》,即能明其大义。13岁补府庠生,治举子。36岁考为拔贡,选入太学。1679年(康熙18年)举为博学鸿儒,托母病不就。后又诏试太和门,御试第三名,授翰林院孔目,仍不赴任。遂征释侍诏,亦坚辞不从。自此,隐居杞城村,拜明清之际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黄宗羲为师,开始了他的漫游与著述生涯。
那么,张贞当年具体住在哪儿呢?经小编探微索隐,深入调查,确认张贞当年就住在张家庄,住在“前厅后楼”,离着小编老家仅一华里而已。这从他的《杞城别业图记》即可看出,更有张氏后人张志成老师来村考证写成的《探寻张贞隐居杞城行迹》。
后楼湾边,老人们在给小编讲后楼的故事
现在,在张家庄村还有很多故事与传说,后楼的方瓜、后楼湾的黑鱼……只可惜,据传说,前厅已经在160年前“毛子反”时被烧毁,后楼也在60年前被拆除建上了民房。好在,现在已经干涸的“后楼湾”、“前柳湾子”等,依稀可见当年“杞园”的影子。现在才知道,原来当年我们游泳、摸鱼的地方竟是后楼湾。
村民都说张家庄后楼的方瓜特有味,不知道是真是假
还是一起来拜读当年张贞在此居住时写的《杞城别业图记》吧。看看当年的房主人是怎么看待自己住的地方的。据说当年很多名家为其题诗作画呢。著名画家王安节曾专门为张贞画了一幅《杞城别业图》,又亲自为之作记,但此画已失传。文学大家王渔洋还为其赋过诗。张贞过逝后,高凤翰作《杞城别业图》并赋诗以志。
杞城别业图记
吾邑东北为里三十而遥有旧城址存焉。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遂号淳于国。春秋之初,杞并之,又曰杞国,后灭于楚。至今以为杞城,从后称也。(先说这儿遥远的大历史)
丘虚以来,其为草树蔽翳、狐虺鼠伏者不知几何年。至明隆庆中,周氏始于此施版插、治庐舍焉,后为族父近峰公所有。天启癸亥乃归先府君,堂房轩阁以及水石亭榭亦略具矣。壬午癸未间,毁于兵燹。及余之身存者才十一耳,然仅以之为缮粥业,岁一再至或数年一来,来亦未尝信宿也。(再说这儿的小历史,及当年这儿的残破之状)
康熙己巳,余衰病摧颓,续以骨肉凋索,心虑荒散,人理顿尽,思得幽阒(qu)间旷之境摄养余年,遂移家其间。而杞城别业始真为吾有矣。(自己是何年何月、为什么来到这儿的)
杞之山皆在郭外,幸地平衍可一望收也。担山双峰矗其前,峡山㠎嶫峙其东,西望蜿蜒而奔属者,其牟山乎?岞山、塔山稍居其后,则张左右翼而分列焉。汶流清澈,绕出城背;潍水汤汤自南来,至城东北两川交汇而入海。此吾杞之形胜也。城虽废,垣之立者高处尚可二十尺,其厚惟倍。(当年杞城的位置及样子)
入城,余家麦畦稻拢在焉。庄通东西大道,两头各数里,皆夹植榆柳,清荫婆娑,赤日不下。(开始写当年张家庄的样子啦)
南为收获场柴门,向之入门,北行两折而至“雪庐”,以雪中葺之,故名。原有夹室,左庑仅存。自右穿入回廊,再转而达书室,前后两层,松墙限之,前室狭长左右皆窗,窗下皆竹,其形似“舟”字,曰“北船”,亡友杨辅峭书其额而铭之。后室三楹敞其前,致颇疎豁,庭中杂莳玉兰、紫薇,阶下种蕉。两丛屋后修篁(huang,竹林)干挺,风雨时至,X琤做声,扁以孤邨,风雨萧然,乃集文徵仲书法所成:前宜冬,后宜夏,视时凉燠为徙居之侯。后楼三楹为卧所,两序翼之。东安庖湢(bi,浴室),西储米盐。楼东精舍一区,双桐覆井,浓荫满院,为与客夜话处。用颖滨桐,身青琅玕(langga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语署曰:青琅馆。屋东起楼三重,高五寻,取先府君来青阁旧扁颜之每到上头恍若置身星汉,觉人世之埃濭尽去,青天之颢气自来。非仅以槛外诸峰排闼阑入也。其南相对亦起一楼,用摩诘辋川诗语名之曰“自来草阁”。阁前有堂曰“拙业”,司马子长语也。与田夫野老量晴雨、话桑麻,于是乎,再辅以丙舍惟藏农器而已。东北得古柳一株,大且十围,拥尰辚菌,实数百年物。诛茆为轩以承之,曰:“余柳”。亦摩诘诗中语。取吾家藏籍副本千卷实之,一几一塌一笔一研熏炉茗铫,外无多物具也。(这是后楼及周边的样子,是不是看上去非常清雅啊)
又南行数武有门西向,呀然辟一境所,谓“杞园”也。中筑方台,临台而屋凡三楹,曰“山紫堂”。金陵郑谷口书:榜东阚峡山,斜踞牗上,每当夕曛,紫翠万变,始知其妙。台前凿一大池,深丈许,浸芙蓉、菱芡,左右皆桃柳梨杏花药,藩以阑竹,径益迂回。池南又一小台,高增其半,看墙外寒玉池,池傍高柳,乱藤葱蒨,相紏山紫。堂后有地数畮,悉栽果树,如楂、梨、梬枣、橪、柿、含桃、频婆、来禽之属,花时灿烂如锦,秋后青玑朱实,累累满枝,百羽萃止,绵萤嘲哳,弄喧诉凄,亦静中一乐也。东园之事,窮树中又得一门,曰:北园。有古文官果一株,围不圆满,形类鸡骨,皮作澜铁,怪石色亦饱雪霜矣。树下筑方丈室,旁皆桃李梅杏,榆柳松栢,曰:桃李坞,从其多者命之也。大抵吾庄以树胜,宅中之树以百计,园中之树以千计,墙外之树以万计,废城之址邨路之旁横生倒植不可以勾股计矣。此杞城别业之大较也。(到了前厅啦,直接就是百草园啊)
余读庐鸿草堂图诗、李公麟山庄图记,未尝不心服其胜,而又颇嫌其意止存平景物也,余别业不逮昔人万一,而余之所以记之者,则别有怀抱,言念邨墟为先人做庐,余楼遁于此,是存思其居处之意,故支撑倾堕、修葺破漏,仅还旧观,即间有增饰,亦期克副先志而止,不敢以改作为能事也。于其苟完,嘱王子安节为图,以乞诗歌于大人君子记其事,复自为记述先世缔构之艰难,及小子仰承之不易者,以示后人若谓可与山庄草堂角奇而斗胜也,则非余之所以为心矣。(作者来之前就有此楼亭殿阁,不知道是何人所修啊)
康熙甲戍炊熟日 杞园张贞记。
读完以后,我就想请问你:你想不想去看看现在的遗存?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杞都事儿qidushier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