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死不能复生”
可不久前
广州市白云区的季老伯(化名)
却亲身经历了一番从生到死、
再由死复生的“生死之旅”
季老伯今年82岁,在广州市白云区的村子里也算是高龄老人了,身体一向不错,小毛小病有,但总能“顺利度过”。
7月1日早上6:30,季老伯和往常一样,起床、抽烟、喝酒,然后悠闲地吃早饭,这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习惯。
在早饭快吃完时,季老伯突然感觉胸口剧痛,紧接着浑身冒冷汗,反复呕吐。季老伯的儿子季先生见到父亲这个样子,脑子一片空白,着实被吓坏了,赶紧拨打了120。
(网络配图)
7:20,当救护车接到季老伯时,他仍然持续胸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7:50,季老伯被送进急诊科抢救室。行心电图检查诊断明确,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情况十分危急。此时,季老伯突然失去了意识,全身抽搐,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立即给予电除颤及胸外按压。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季老伯反复室颤。
(网络配图)
由于病情反复,基层医院的医生一刻也不敢放松。他们一边奋力救治,一边向具备进一步救治能力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求助。
由于基层医院不具备转送条件,接到消息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主任叶泽兵边指导抢救,边安排医生带着医护人员紧急出动,火速赶往当地医院准备接患者入院。
(网络配图)
8:30,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赶到,却被告知“患者已经回家去了。”
原来,在接诊急救车疾驰的50分钟里,季老伯反复室颤,心跳停止。基层医院行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等抢救措施,季老伯仍然无意识,医生交代病情后,家属决定放弃治疗。
按照当地的习俗,当人处于弥留之际时,是要选择“落叶归根”的。于是,由医生护送着,季老伯在完全昏迷、意识丧失的情况下,带着气管插管、按着球囊回家了。
进家门后,医护人员为季老伯拔掉了气管,和家属交代情况后就离开了。家人看着季老伯这个样子,也不得不准备后事了。谁知12:00,后事准备到一半,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躺在床上的季老伯,突然双手举高,还咳了起来,眼睛也慢慢睁开。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儿子季先生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回光返照。可几分钟后,季老伯不仅可以坐起来,还说想喝水。
当时在场的亲戚纷纷上前,问季老伯是否认识他们,季老伯都一一答上来了,最后连邻居也都记得,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季老伯又活了。
人虽然“复活”了
但胸痛依旧没有缓解
季老伯可能
还未脱离“鬼门关”
经过商量,家属们还是想尽最后的努力和孝心,再次向当地医院求救。这回,医院决定直接把季老伯送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生表示,患者此时情况依旧危险,随时可能出现意外。
时间紧急,季老伯到达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后,在主任医师叶泽兵指挥下,立即做了血管开通手术。15:10,手术成功完成,室颤消失,季老伯生命体征恢复,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恢复。
叶泽兵医生表示:
真是一个奇迹!这种情况我们都感觉很意外,患者已经82岁高龄了,也过了黄金抢救时间。没想到最后竟能起死回生了。
医生分析,奇迹发生的关键,是尽最大的努力开通了患者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这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关键。
对于老父亲为什么能撑过去,创造“复活”的生命奇迹,季先生觉得,最大可能是父亲年轻时当兵,身体素质好,年老后有点咳嗽、高血压的毛病,也一直听话吃药;此外,老人生活非常规律,有固定同龄“朋友圈”,喝喝早茶、聊聊天,精神满满。
“我好着呢,连午餐晚饭都是自己煮的!”季老伯听医生说,出院还能完全自理,十分高兴,连医生“别抽烟啦,酒也戒了”的叮嘱也一口答应。
心脑血管疾病
目前是人类第一“杀手”
它导致的死亡人数
正超过感染、肿瘤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
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网络配图)
急性心梗往往有“前驱症状”,比如胸闷、胸痛,即便是三五分钟或半小时后有所缓解,也不能不当回事!应马上由别人送医或拨打120,切忌自己四处走动甚至走路去医院,这会增加心脏耗氧。
叶泽兵医生提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消除一切危险因素,远离心梗最重要的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血压、血糖、血脂异常,要在医生指导下干预。
(网络配图)
时间就是生命
出现急性心梗
牢记这两个“120”
▽▽▽
一是及时拨打120叫救护车;
二是救治的黄金时间是120分钟。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