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的余波已经闹到了美国的高校里面,支持巴以双方的学生群体大量紧张对峙,甚至爆发暴力冲突,两派都向校方施压,要求校方发表批评以色列或谴责哈马斯的声明。
迫于压力,美国有的学校发表了谴责哈马斯袭击的声明,很快就遭到了亲巴勒斯坦学生和群体的抨击。
有的学校保持沉默,或者发表声明和稀泥,结果就被另一边谴责个不停。闹得最严重是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前大使总统参选人洪博培最近给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因为该校就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保持沉默”,而“沉默就是反犹”,因此自己控制的亨茨曼基金会将停止对大学的一切捐赠。
具体来说,就是谴责宾夕法尼亚大学似乎已经偏离原本的价值观,在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冲突中大搞“道德相对主义”,尤其是没有就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发声,而这位大使说,唯一可接受的反应是谴责,保持中立是绝对不可能的。
于是难题给到了学校。洪博培的父亲一辈子都在给宾夕法尼亚大学捐钱。大概5千万美元,跟逸夫楼一样,捐得多了就要改名字。于是宾大的一个金融学专业和宾大沃顿商学院的主楼就以他爸的名字改了名。
宾夕法尼亚大学因为巴以冲突站在风口浪尖不是一次两次。在冲突开始之前就因为是不是支持以色列吵成了一锅粥。在宾大9月的巴勒斯坦文学节活动就邀请了几位批评过以色列和以色列复国主义的人士。换句话说,学校里面存在较强的反以色列势力。
然后校园内的犹太社团就开始抗议了。说学校“给反犹主义提供空间”。对面针锋相对,讲言论自由。
然后就上升到了学校董事会层面,多名董事会成员公开批评校方处理巴勒斯坦文学节的方式,校方就要求这些董事辞职。后一直闹到巴以冲突开打,学校里面的争执终于成了学校外面的冲突,学校就成了巴以冲突的舆论战场。
宾大引发的对峙很快蔓延到了各大高校,支持巴以双方的学生群体大量紧张对峙,甚至爆发暴力冲突,两派都向校方施压,要求校方发表批评以色列或谴责哈马斯的声明。
回旋镖总是会打到自己头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以前这些人谴责别人说什么,现在这些人要谴责别人不说什么,那万一我有个哑巴朋友,他平时肯定一句话不说,难道他也是个反犹主义者?
做人做事,要允许批评,我记得以前公知们和那些美帝国主义者就是这么说的,结果怎么到了以色列,就例外了?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可以合理根据他们的话得出结论。当批评的声音不被允许的时候,沉默也就显得没有那么真挚。
当沉默也被消除,鼓掌的不够大声,也会变成一种罪行。
那下一步,支持以色列屠杀不够大声,是不是也是错的了?
公知们谴责我国的地方,现在看来全都是美国自己做的事情。那就好办了,那这些谴责我国,主要是只能在美国身上发现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美国人搞奴隶制,他们就讲新疆强迫劳动,美国人不允许别人发出反对声音,他们就讲我们也不让人说话。
以色列这才残忍的轰炸了医院几天啊?这么纳粹的事情,全是以色列人自己做的,就一点批评也容不得啦?
那我不要沉默,毕竟,我只要不讲支持的话,我就是反对犹太人。我为什么不直接反对以色列的战争罪行呢?
是不是当时的纳粹德国人民普遍憎恨犹太人,并不是希特勒煽动出来的?
还是说只有讲希望战犯早日被绞死,是不是只有全世界一起讲希望以色列人国破家亡,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极端分子,才会真正的悔改?
如果这就是美帝国主义者所谓的民主,学生反对以色列的战争罪行,同情阿拉伯人就是弥天大罪,那我看还是把美帝国主义者都关在加沙过上五十年,这样比较能解决问题。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