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罗翔曾一个采访视频中提问:一生行善却身败名裂,作恶多端却就流芳百世,在做个好人和坏人之间,我们会如何选择?

他自己的回答是:如果在两者之间硬要做一个选择的话,至少在道德上承受不义,还是要好过行不善。

我们一生当中总会遇到面临行善还是作恶的抉择,这考验的是我们的人生信念。

作恶端多端_作恶多端_作恶端端

只有少数像罗翔老师这样信念异常坚定的人,最终能够坚守住善良的底线;大部分人最终都会在利益、欲望、贪婪面前选择做一个不那么善良的人。

就普罗大众的心理发展轨迹来说,他们不是突然一下变得不善良的,而是在被现实的不断重锤之下,一步一步变得狡猾、自私、不择手段的。

大部分人早期都接受过礼让谦恭的道德教育,但道德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存在,而每一个在社会中生存的人却需要实实在在的物质。

在物质的争夺中,人们不可避免的使用有悖于道德善良原则的手段,使用此类手段的人,获得物质资源并不断发展壮大,怯懦或不屑于使用此类手段的人常常会落入饥寒交迫的凄惨处境。

作恶多端_作恶端端_作恶端多端

在冷冰冰的事实之下,大部分人即便初心善良,也会为了生存逐步苟且。善良之人受尽欺负,行恶之人却逍遥法外,成了成人世界里心照不宣的事情。

一个人成长到一定的年纪(特殊情况除外),离开家庭和校园的庇佑,势必要经历成年世界的这一遭历练。

在经历过不曲意逢迎就没有机会、不漠视欺凌就会被排挤、不忍受压榨就永无出头之日,有多少人能真的能死守温良谦恭的信仰呢?

在生存还是毁灭面前,善良不值一提!

作恶端端_作恶端多端_作恶多端

生存下才是处在极端环境中的人真正渴求的东西,而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批判一个想要活下去的人?

《天下无贼》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台词:

“他凭什么不设防啊?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凭什么?是因为他单纯啊?他傻?你为什么要让他傻到底?生活要求他必须要聪明起来。作为一个人,你不让他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骗。什么叫大恶?欺骗就是大恶。”

你看,不管一个人聪明与否,生活都会不断教他学聪明。

作恶端多端_作恶多端_作恶端端

可是难道成长的最终归途是成为一个混蛋至极的人吗?当然也不是,虽然我们常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但纵观历史,彻底的恶是不会被世人所接受的,就像纳粹发起的战争永远不可能是正义的一样,恶就是恶,没有洗白的可能和必要。

当然我们大部分人都鲜少有机会落入这种人性极端境地,我们大部分人的状态其实都是:不那么好,但也没那么坏的的中庸状态。

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至于人生大义,很多人其实一辈子都没思考过这个问题。

作恶端多端_作恶端端_作恶多端

可是我们是人啊,我们和别的物种最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创造了文明。

作为一个文明社会的产物,我们真的可以像动物一样心中只有求生的活着吗?想必没有人能真正地从潜意识里接受这一点吧。

在善与恶之间如何抉择呢?

私以为可以借鉴老祖宗传下来的儒家文化——中庸。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打算成为一个彻底的君子,或者彻底的坏人(法律社会彻底的坏人会被抓起来),那么选择做一个不坏得没有边界,也不会好到犯傻的人,是你我最好的归宿。

作恶端端_作恶端多端_作恶多端

世界有时候说有秩序也有秩序,我们总能找到大量的因果轮回的事列;说浑浊也浑浊,有时候明明有违道德的事情就是能够正大光明的存续下去,我们没有办法去评判。

但我个人还是认为做个在行为没有劣迹的人更好。

因为做坏事做尽还能流芳百世的人,其实比我想象的要少的多,这是一件概率极小的事情。

现代社会大部分触犯了法律边界的恶人,最终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人设这种东西在互联网时代根本维持不了多久。

作恶多端_作恶端端_作恶端多端

其次,我相信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活得心惊胆战,可行恶之人哪里来的底气活得坦坦荡荡?

一代枭雄曹操连睡觉都防备着敌人暗杀自己,更何况生活在文明时代的你我。其实人啊,物质资料够用就行,活个坦坦荡荡才值得。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