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野史《格格春秋》记载,王安石变法期间,全国兴修了一万多处水利工程,对北宋农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而蔡京主持兴建的莆田木兰陂水利工程在当时是最为著名的,至今还发挥着很大效用。蔡京办的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在其同时代方天若所著的《木兰水利志》上有明确记载。蔡京也因为政绩突出而被调到京城任职。
《木兰水利记》
北宋方天若元丰五年为木兰陂竣工写了《木兰水利记》,文中有:时蔡公兄弟京、卞,感涅槃之灵谶,念梓里之横流,屡请于朝,乃下诏募筑陂者。时福州有义士李宏,家雄于财而心乐于施,蔡公以书招之,遂倾家得缗钱七万,率家干七人入莆,定基于木兰山下,负锸如云,散金如泥,陂未成而力已谒。于是蔡公复奏于朝,募有财有干者辅之,得十四大家,遂慨然施钱共七十万馀缗,助成本陂。
方天若在《木兰水利记》后半段两次提到蔡京之功绩:“陂成而溪流有所砥柱,海潮有所锁钥;河成而桔槔取不涸之源,舟罟收无穷之利;陡门涵泄立而大旱不虞漏卮,洪水不虞沉灶;赡陂田设而巡护不食官帑,修治不削民脂。盖经始于熙宁之八年(1075 年),完功于元丰之五年(1082年),计钱约费百万余缗,计田约毁四千余亩,计佣四十余万工,由是莆南洋田亩万有余顷,藉以灌溉。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是举也,李君之力居多,十四家次之,其余助力钱者亦不可泯,今具揭于匾。而蔡公奏请之功,又非诸君之领袖者乎?”
蔡公兄弟父子不日典枢,必有大建白者,诸君子姓名蒸蒸迫人,他日阴隲所酿,皆未可量。涅槃之谶,駸駸有征。予因不辞而为之记,以贻蔡公及诸君,为他日经济地云。
南宋理学家林光朝在《木兰即事》有诗云:
济渡清源颂蔡襄,
如京如卞亦同堂。
兰水果符兴化谶,
功比万安差雁行。
理学家林光朝他的理性眼光说出公道话。蔡京、蔡卞二兄弟与蔡襄是同姓同族,蔡襄在泉州建洛阳桥解决走路之便,木兰陂世世代代解决百姓吃饭问题,他们功劳一样大。应该是“千古万古纪念他们”。
到明朝,莆人郑思亨辑“莆阳诗文”四十卷,名《冈风集》内载方天若《木兰水利记》,郑思亨在跋其后云:“木兰一陂大半皆蔡京之力”。言语十分干脆利落,为什么,因为蔡京被贬死长沙,莆人遂讳蔡京建木兰陂之功,并讳方天若《木兰水利记》,“予不以废言,姑特存之”,郑氏太有眼光,不为古人所讳,说出真心话。
《格格春秋》上说,王安石的变法一开始就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也对新法横挑鼻子竖挑眼,加上变法中常常出现一些失误,也就愈发给反对者提供了废除新法的口实。到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10月,王安石终于不得不辞去宰相职务。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就这样泡汤了。
王安石一走,司马光回来了。司马老头本来就烦透了王安石那一套,对新法给予了全盘否定。司马光始终认为王安石变法把全国搞乱了,为收拾这个烂摊子,他也想雷厉风行,来他个速战速决。他把以旧换新的时间压得短了再短,譬如对于《差役法》的贯彻实施,就规定了短短五天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用一部法规去替换另一部法规,也太有点强人所难了吧!大伙都觉得时间紧任务重,纷纷要求司马光这个大总管再宽限些时日。
在这样急迫的形势下,唯有蔡京默默不语,埋头苦干。不知受什么力量的驱使,蔡京此时又焕发出变法派的朝气,做了一回拼命三郎,只用五天时间,如期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把自己推行过的新法悉数废除,换上了曾被自己视作垃圾产品的旧法。
当蔡京带着胜利的喜悦去向司马大总管汇报工作时,司马大总管感慨万端,对蔡京连连称赞。
司马光对蔡京说:你可真是太辛苦了!假如都能像你这样忘我的工作,我们何愁不能在短时期内打开局面呢?就这样,蔡京这个变法派人物又受到保守派代表司马光的赏识。
然而,封建制度下的政策根本没有连续性可言,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皇上咽气很可能就是一部法规的终结。反过来说,一个皇家婴儿的诞生也很可能就是一批新人的希望。
《格格春秋》上说,到了绍圣初年——即公元1094年,宋哲宗赵煦拜章惇为相。此时,蔡京已做了户部尚书。而章惇也是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得力干将,曾经和蔡京同为变法先锋。章惇上任迫切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经过蔡京点拨,章惇开始继续推行王安石变法!
《格格春秋》上有一首藏头诗,题目是《讽蔡京变法》,诗是这样写的:
元思荆公走迷途,
长吟高歌窥左出。
蔡州乱臣岂唐有,
京师赵家观修竹。
诗中说,蔡京一开始就料到王安石变法会遇到大阻力,所以,一边在变法中高歌猛进,一边又在窥伺别的出路。像蔡州吴元济那样的乱臣贼子哪里只是唐朝才有,快到宋朝的京城来看看这个随风倒的小人吧!
不管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司马光之法,作为政策的执行者,蔡京都是认认真真的去把国家在不同时期定下的政策执行好!结果在封建时期,因为党争,因为士族门阀势力利益,不从一而终站队的人,就算你是为国为民赤胆忠心认真办事,也会被认为是奸佞小人,是墙头草!这要是换在当代,比如计划生育,开始是鼓励多生,人多力量大,后面又是控制只能生1个,现在又是鼓励生多胎!还有很多法律政策也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那下面执行的公务员,乡村干部岂不是人人都是墙头草?!
蔡京他作为一个宋朝的公务员,按上面领导定下来的国策,认真去执行办事,又何错之有?
编辑丨夜华
兴化府文化传媒
美文丨摄影丨旅游丨生活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