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崔浩之死(4)

再说崔浩的另一个‘实现’目标——平天下。

普天下的意思_普天之下_普天集团

‘天下’是个挺有意思的词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崔浩入仕北魏,连续伺候了三代魏主;北魏先生存后发展,把北方政权打了个遍,跟南方也狠狠的干了几仗。

看史料这个问题确实挺好玩儿,崔浩在给几任魏主出谋划策,在方向和力度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具体地说,向南‘发力’的时候确实不多!即使有那么两次,也都是南军打上门来,崔浩帮着制定个防守反击的计划。

因此,有人据此说崔浩‘心向南朝’!对南边儿不论是东晋,还是刘宋都没下狠手。

对不对的,各位大胸弟都是有小学毕业证的人,可以自己琢磨。

在下不揣冒昧的观点是,崔浩有‘平天下’的心,也在往这上面儿使劲;只是最后功亏一篑了。

在解释这个之前,在下觉得有必要先扯几句别的——

像崔浩这样的大士族子弟,为什么会选择北魏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做服务对象;而没有跑到南边儿汉族政权去当官?

崔浩家世很厉害,清河崔氏,七宗五姓之一,北方高门弟子;而七宗五姓的根儿在北方。崔浩的家族深耕于北方,祖先也有很多人伺候过少数民族政权。从这个角度说,做为崔氏家族的一员,让崔浩放弃北方的‘根’,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南朝,对于崔浩这种聪明人来说,性价比不高。

那么排除了上述家族因素外,在下以为像崔浩这种“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的人服务少数民族政权,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这个政权既能给他带来利益,二是这个政权能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至于民族成分这些事儿,老实说在两晋到南北朝那些年,真的不是太大的障碍。

那这个不是障碍,那哪个是‘障碍’呢?

对崔浩这种读书人来说,其实也简单,俩字:正朔。

谁是正朔!?

崔浩死于公元450年,死时七旬;那么倒推一下,此公出生应该是在公元380年前后。按380年算,崔浩出生3年后,西晋以来第一场南北大战打响,即前秦对东晋的淝水之战。此战之后,东晋的国祚得以延续,前秦分崩离析。

但是,在下以为恐怕在崔浩心中,东晋未必当得起正朔二字!

为什么这么说?

从淝水之战往前推近百年,公元299年,‘八王之乱’爆发;由于司马皇族之间欲壑难填,相互攻杀,导致中原胡马横行,百姓遭难,生灵涂炭,一塌糊涂。此情此景,做为正朔的代表——司马氏的皇帝,有多少人会真心实意的拥戴他们?

普天集团_普天之下_普天下的意思

如果各位大胸弟愿意的话,再把时间往前推推:司马氏篡魏、曹丕篡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再往前士大夫们开门揖盗迎来西北军阀董卓;皇帝被人捏在手里,玩弄于股掌之上已经两百多年了。

对于汉族知识分子来说,什么标准是正朔?

标准就是秦皇汉武!

表现就是口含天宪,威加海内,万国来朝。

那才叫正朔!

可是您再看看,自汉献帝往后,汉族政权中除了数得着的几个外(曹丕、司马炎),其余的皇帝,哪个还有君权神授的天子气象?哪个不是可以被操控甚至可以取而代之的普通人?

那位说了,你扯这么多,跟崔浩‘平天下’的自我实现有鸡毛关系?

您甭急,马上就说到。

在下相信,在崔浩心中,肯定有一个Dream——

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是,这里边儿有个前提,那就是参与逐鹿的选手得是中原人,换句话说,最好是汉人;大家才会认可。胡人,差点儿意思了就。

所以崔浩不遗余力的推动北魏兴儒教、明法理,朝廷从官员品流、制度、文教,甚至意识形态上向中原王朝靠拢,力图使北魏变成一个全方位的中原政权。

换句话说,只有这样,你才有‘逐鹿’的资格,有‘平天下’的法理依据。

有兄弟可能会说,你扯了半天前提,南边儿的刘宋不用费这劲,前提都符合;崔浩干嘛不去?

呵呵!

普天之下_普天下的意思_普天集团

如果您看过前面拓跋焘、刘义隆业绩PK表,您可能就不会这么说了;一方生机勃勃,一方死气沉沉;一方英武豪迈,一方缠绵病榻;一方征战四方,一方同室操戈。

让您下注,您买谁赢?

不过话说回来,假设‘崔浩造反’这个命题为真,那么即使崔浩所处的环境不好,缺乏安全感,没有归属感,自我实现也在‘费尽移山心力’的过程中,这些终究是充分条件,是内因;能让他动起来,还必须有必要条件和外因。

那么这个‘必要条件和外因’是什么呢?

在下以为,跟一个人密不可分,这就是刘宋的皇帝,刘义隆。

就在崔浩被杀之后,刘义隆就北伐了!

其实翻翻史料,从到彦之北伐失利后,刘义隆筹谋北伐已经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为此,刘宋朝廷围绕着是否北伐,一直就有赞成和反对的两派意见。

支持刘义隆北伐的大臣,如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彭城太守王玄谟、尚书吏部郎袁淑这些人;这些人心态各异,但总的来说,还是赞成的。

比如‘老戏骨’徐湛之,这伙计自打刘义康二次倒霉之后,对刘义隆那是绝对紧跟,刘义隆说啥是啥。原因很简单,这货历史上有污点。

江湛,在本文中算是新人;不过这位爷也不简单,他是刘义隆的亲家,江湛的大儿子娶了刘义隆的姑娘。亲家老头儿想干点儿事儿,不支持一下说不过去。

王玄谟,一员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的武将;老家山西祁县(就是乔家大院那地方);这伙计从军以来,就没打过什么像样的胜仗;他对刘义隆北伐很积极,属于想证明自己的那类人。

袁淑,文士一枚,看史料这是个动不动就‘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对不住,从岳王爷那儿借来暂用一下。)的愤青;他支持皇帝北伐,既有理想成分,也有献媚的成分。

不赞成皇上北伐的,也有一帮人——

沈庆之,出身寒门的将领,在和山蛮作战中履立战功,被刘义隆拔擢为步兵校尉。

萧思话,时任护军将军,这哥们儿前面露过脸儿,刘义康案后,这哥们儿虽说受了罚,但刘义隆没深究,还让他继续当官。

刘康祖,就是那位在悬瓠保卫战中,率部从寿阳出发一路死磕,一直打到离拓跋焘不足20公里的那位爷;战后,刘义隆论功行赏,擢升其为左军将军。

这派人,基本上是上过战场,打过仗的武将;他们的理由很务实,不是不想打,是反对冒进。比如沈庆之,刘义隆挺喜欢沈庆之,就北伐的事儿还跟他座谈过;刘义隆说要北伐,沈庆之说,人家骑兵,我们步兵,怎么打?檀道济那么牛,两次出兵都无功而返;到彦之就甭提了,丧师失地。

刘义隆说,小丫挺的闭嘴!——

以前失败那都是有原因的,檀道济是养寇自重,良心大大的坏了!到彦之有病,不得不退。鲜卑人有马,有啥可牛的?他们有马,我们有船;怕他个肾?

普天集团_普天之下_普天下的意思

尽管有争论,但是,咱们现在知道,公元450年,也就是悬瓠保卫战之后,刘义隆确实发动了北伐。

那位说了,stop!就算刘义隆要北伐,那跟崔浩有毛关系?

在下的答案是:崔浩,被刘义隆策反了!

可能吗?

不可能吗?

可能吗?

不可能吗?

……

咱们前面说过,有关崔浩造反,记载在北魏的敌人南朝的史书中,比如《宋书・柳元景传》里写道:“元景从祖弟光世,先留乡里,索虏以为折冲将军、河北太守,封西陵男。光世姊夫伪司徒崔浩,虏之相也。元嘉二十七年,虏主拓跋焘南寇汝、颍,浩密有异图,光世要河北义士为浩应。浩谋泄被诛,河东大姓连谋夷灭者甚众,光世南奔得免。”。但是也要多说一句,后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没有采用这种说法儿。

不过尽管如此,在下于此想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越是这种通天大案,正史里不写,或者含糊其辞,越说明这事儿不仅有,而且上不了台面儿。比如,40多年前‘折戟沉沙’那档子事儿。

接着上面说刘义隆要北伐。

北伐,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可能仓促之间就出兵,势必有个准备过程。

而刘义隆的准备过程,拓跋焘是知道的。

这个说出来挺好玩儿,拓跋焘@了刘义隆,在信里,拓跋焘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拓跋焘一共@了刘义隆两次,咱先看看拓跋焘都说了点儿啥。

第一次是悬瓠之战后,拓跋焘一回平城就@了刘义隆——

不久之前关中有个叫盖吴的造反,你这厮煽动陇右氐族羌族附逆,本来没你(指刘义隆)的事儿,结果你特么整个儿一事儿逼,非要跟着搅和。

你以为能利用盖吴,还真特么下本儿,派人给我们的男人送弓箭,给女人送手镯;盖吴是神马东西,不过是说几句好听的骗你点儿钱而已;可笑你特么还当真了,你以为他真会听你的?做梦吧你。你要是真牛逼,想要我的地方,你带兵来打,爷我佩服你是条汉子;现在拿钱逗我的人,还说逃到你那儿免7年的税;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你这是助长奸佞之风!你自己算算,我这次南下,抢走你的人多呢,还是你拐走我的人多?

你要想保全你们家祖宗牌位,有个办法,你把长江以北的地方送给我;这样的话,我就暂时把江南租给你住;不然的话,哼哼,洗干净屁股等着吧,来年秋天,我亲自去扬州拆迁;还反了你个兔崽子了。

你以前不是好玩儿个合纵连横吗?跟柔然、吐谷浑、北燕、高丽眉来眼去的,想阴我是吧?睁开你的狗眼看看,这几个国家,我都灭了。柔然别说吴提了,就是他儿子都死了;我还别不告诉你,我马上又要北伐了,先把能跑的灭了;反正你也跑不了,收拾完他们我再去收拾你(拓跋焘因江南人多用船行,所以蔑称为“没有脚”)。

等我南下,你能怎么着,我都替你想好了,无非就是深挖洞、广积粮,缩在洞里当乌龟;等着瞧,爷回头光明正大的去;哦,对了,你派的间谍我都拿下了,训了一顿我都放了,你可以好好儿问问他们。

还有,你丫人品不地道啊!以前你派裴方明打仇池,人完成任务,你妒忌人家的功劳;给人杀了,有如此之臣,尚且杀了,你凭什么跟我对抗?!你想跟我大打一场,爷不是苻坚那傻叉,你想打就打啊!告诉你,白天爷派遣骑兵层层包围,晚上爷就撤了;孙贼,你想偷袭吗?呵呵了!爷安营扎寨的地方在百里之外;累死你个兔崽子。

你手下是有俩人才,但都被你自己杀了;你还有谁可用?知道这叫什么吗?这特么就是老天爷照顾我!砍你,呸!脏了爷的刀,爷念念咒,鬼就找上你了!

没多久,拓跋焘又@他了,这次史料中明明白白的写着“魏主闻上将北伐,复与上书曰”;上,指的就是刘义隆——

我说你这人怎么这么没劲?非要搞出点儿事儿来?好好儿过日子不好吗?你非要勾搭我的人!今年春天,我去南方视察了一下,看了看以前被你勾搭走的百姓;不好意思啊,我又把他们带回来了。

现在听说你要北伐,爷呵呵了就;你脚着自己挺牛掰是吧;冇问题,看你本事,你要是能打到中山和桑干河流域,你随意。来了我不接,走了我不送!

看来你是在你那儿呆腻了吧,要不咱们换换?你来平城,我去扬州?

你说你,50了吧,出过门儿吗?八成儿跟3岁娃一样;怎知我鲜卑常在马背上的生活?

听说你要来,爷也没什么东西送你,凑了12匹马,还有点儿毛毡、药物;你来的话可以骑着;知道你身体不好,路途遥远,也许会水土不服,你特么可以吃药!

这两封信,史料里有原文,有兴趣的大胸弟可以自己翻翻看;只是不知道刘义隆看了拓跋焘这两封语无伦次、疯疯癫癫的信之后心里作何反应。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