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大部分年轻人刚走出象牙塔步入职场。
在她23岁那年,经过层层筛选,被选入到联合国纽约总部工作,一做就是九年。她曾一度是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青年维和事务官员,也是该部门从事这项工作的唯一女性。
从公共信息部到人口基金会,再到联合国副秘书长办公室,她做过的工作包括推动“人民币入篮”,处理过重大突发性事件,如H1N1、埃博拉、海地地震与饥荒爆发等全球危机,以及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项目统筹与管理等工作。由于工作能力出众,2013年她被提名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项目的候选人。
她是今天的追光者——孔奥,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生活再窘迫,也要有尊严地活着
当一名战地记者是孔奥从小的梦想,因此在她看来,能在维和部门工作并去到前线“算是圆了一个梦”。
赶在20岁的尾巴,孔奥作为联合国维和官员深入东非一级反恐营地进行维和工作。
到了当地难民营,为了让自己更“接地气”而把泥和灰擦得满身都是的孔奥却发现,“那里的男生们会捡别人丢掉的鞋子,把它们擦得干干净净的穿起来;别人丢掉的手表,虽然都不走了,他们也会捡起戴起来”。当她询问当地女性现在最迫切的需要,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答。
“那时候我感受到了人在非常不堪的生存环境中对尊严的迫切需要。有尊严地活着,并相信生活会越过越好。”
去帮助别人,而不是去评价别人
对于一个国际公务员来说,了解当地社会和当地人的想法对自己的工作十分重要。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能从自己的眼界和经历中塑造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一定要去了解前线的生存情况,它的局限性在哪里,它的挑战性又在哪里,我能怎么样去帮助他,而不是去评价他人。”
在联合国这个平台上,有许多智商情商都非常高的专业人士,他们不仅了解自己的专业,更奔着一个目标去。
“很多时候,处理重大国际事有点像希腊传说中西西佛斯所做的“推巨石”的工作。就是一个巨人推石头,推到上面觉得,刚能歇会,它又滚下来了,推上去就滚下来了,这需要持久的毅力和信念,不管‘巨石’滚下来多少次,我都要把它推上去,滚下来我再推。比如帮助一个国家平息战乱,刚平息它可能马上又开始了;比如把一个传染病摁下来,另外一个又出现了。”
青年要用勇于尝试,并做到极致
世界那么大,可以去看看。“看看”的过程,是不断认知与重塑的过程,也是成长的模样。把世界“闯了一圈”的孔奥在回国后,依然“像海绵一样学习”,开始跟身边的“50后”和“90后”们学了起来。
“‘50后’是我的父辈这一代,当年出国之前我没有很深刻地去理解这一代人的家国情怀。当时他们说的很多东西,我觉得太空泛,或者说,有点‘过于操心’。但自己去看了一圈之后,才发觉得他们真的是生活中的英雄。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光辉与荣耀,体会过苦难与泪水,但拥有更多的坚强与乐观,以及很强的担当感。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并且不被情绪或挫折所左右。这是50后给我最大的感动。”
“‘90后’这一代,也是我最大的老师之一。他们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判断,对自我也有清晰的认知,比如‘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认识的一个‘90后’,他名校出身,又是注册会计,还被四大录取了。可是他却决定去非洲学习打鼓,然后回来教很多的学生,让周围的人不仅有一个舒展生活压力的渠道,也能加强与世界音乐人的交流。我觉得这就是现在90后能做到的一种心态上的淡然,一种温柔的包容。”
作为当届唯一一位亚洲人,孔奥从维和前线训练营成功毕业,获得驻地批准(摄于肯尼亚国防部,图片由孔奥提供)
回首自己走过的一路,孔奥觉得青年要勇于尝试并且做到极致。“我们的尝试,应该远远大于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如果没有这样去做,是无法把生命活到极致的,极致一定是尝试去摘星,哪怕摘不到,你也会更接近。”
“不用每一步都成功,不用每一步都步步为营,不然你就没有机会发挥最大的潜力”,孔奥说。
出品人:田舒斌
总策划:郭奔胜
制片人:刘娟
监制:董博越 唐心怡
策划:赵怡然 王乙雯
撰稿:吴亚博 许佳佳
采访拍摄:张斌
后期制作:王琎 田泽阳
设计:李权、王亚婧、赵薇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