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清平乐》为我们生动呈现了北宋宋仁宗时期的官场政治风貌,也让夏竦走入了大众的视线。
夏竦,字子乔,江西德安县人,他出身于传统封建世家,祖上官职低微,直到其父夏承皓没于王事,才被朝廷录为“三班差使”,真正踏上仕途。由于北宋重文轻武,而夏竦本人才华卓越、极善诗赋,圣相李沆受其文才打动,为其谋得润州丹阳县主簿一职。在此之后,夏竦又陆续受到张怀德、王钦若赏识,得以步步高升,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夏竦在地方任职期间多有利民建树,无疑是位能臣。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他调任知襄州(今湖北襄樊)。时襄州大旱,农田颗粒无收,百姓无以果腹、四处流亡。乱况下夏竦果断打开粮仓,放粮赈灾,并劝说全州富人拿出余粟,使四十万余人度过饥荒。《宋史》中有载,“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斛,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夏竦出任洪州知州,当地信鬼尚巫,不少百姓受巫术所害,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夏竦到任后,采取系列雷霆手段,没收巫术工具,取缔迷信活动,教导百姓勤耕务农,命人攻习针灸方脉,扭转了当地的不良社会风习,并上奏《上仁宗乞断妖巫》,使禁巫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此外,夏竦不遗余力提携后进,宋庠、宋祁两兄弟包括范仲淹都曾受其知遇之恩,他还曾为韩琦仗义执言,减轻其兵败罪责。在山东青州任职时,夏竦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木结构的虹桥,解决了当地的水患。
在个人才能上,夏竦少负英才、勤学好读、诗文精绝,宰相王珪评价“其为文章,闳衍环丽,殆非学者之所能至。凡朝廷有大典册,屡以属之,其誉满天下。”(蔡雨杉)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