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说有些东西让我曾经深信不疑,而这种坚信最后导致了对自己秉持理念的怀疑的话,那“用科学方法解释护肤品的功能”就是其中最显眼的一个。就好像数学里面的混沌现象,可能来自于本身非常简单的几个方程的不断复合一样,皮肤中简单几个结构的互相作用最后产生的是一团乱麻一般的相互作用。
就算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就算在行业里呆了很久,这样的一团乱麻之中,也只能讲清楚极少数活性物到底为什么能够起作用,而且这些讲得清楚的作用机制还都是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的。
比如我们曾经提到的烟酰胺和Retinol,比如只作用在皮肤最表层的甘油和只承担封闭皮肤隔绝水分流失的白油和凡士林。一旦涉及到生化反应,配方师们都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糊里糊涂地使用一些已经验证有效(被大量用户反馈证明)的活性物了。
典型的,就是SK-II 的Pitera和小黑瓶/小棕瓶的bifida ferment lysate。
(二)
SK-II不必说,之前我写过一篇的题目叫做《》,讲的就是SK-II中大家普遍都觉得有用但是又讲不清楚为什么有用的活性物Pitera。
Pitera的INCI(类似于化学名,是我们这个行业黑话编辑系统的top predator,所有黑话都由这个系统来规定标准)名称叫SaccharomycopsisFerment Filtrate,中文叫做复膜酵母菌发酵产物滤液。
用一个不恰当的类比,就是家里做泡菜的时候发酵之后把坛子里的清汤滤出来,宝洁的市场部殚精竭虑给安排了一个好听的名字:Pitera。当然啦,需要一个品牌故事,于是就有了关于工人沧桑的脸和如凝脂一般(“幼滑”这个词我怎么都觉得不符合中文的习惯)的手的对比。神说要有光嘛,于是就有了光。
宝洁公司资助了一些关于Pitera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台湾团队做的。目前来看,Pitera能够帮助抑制皮肤的炎症反应:通过减少皮肤内的一种传递炎症信号的信使——NO(一氧化氮)——来达到减少炎症的目的。
同时,Pitera还能够促进皮肤角质层里面最重要的屏障——角质层——的形成。角质层是砖块-水泥结构,Pitera能够让砖块和砖块之间的连接(tight junction,简称TJ)更紧密有效。
为什么呢?不知道。
总之就是用了以后您就玉润红姿娇。
(三)
小棕瓶和小黑瓶不太一样。虽然Ester Lauder和Lancôme隔了一个大西洋,但是在产品原材料的选择上却惊人地选择了同一个,也就是bifidaferment lysate。
Bifida Ferment Lysate这个东西(以下简称BFL),中文的INCI翻译叫做“二列酵母溶胞提取物”(我跟这个翻译者有仇,谁也别拦着我,具体原因我待会儿再说)。Lancôme的所有者欧莱雅公司做过研究,说BFL能够有效地降低皮肤敏感度(看起来和Pitera的功能有点类似),同时由于SK-II在中国大名鼎鼎,所以(我个人推测)申请这个原材料名称的时候翻译的人有点儿小心思,想借点SK-II的大名。
于是这个家伙(有点鸡贼)就把bifida ferment这个明明是“长双歧杆菌发酵产物”(bifidobacterium longum ferment)硬生生翻译成“酵母”!害得我最开始查文献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二裂酵母”的资料!最后还是在欧莱雅公司的原始文献中找到了关窍所在,我猜这又是一个某公司市场部高颜值同事们的玩笑啊。
酵母,酵什么母!
(四)
说说我对这些小瓶子们的功效。
如果单纯从这批瓶子们含有的物质来看,无非是一些氨基酸啦,小分子的酸类啦,多肽啦,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菌类代谢产物而已。硬要从化学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这些瓶子有神奇的功能的确是有些勉强。
但是,大叔有个脑洞大开的解释。
由于酵母菌(能够抑制皮肤有害菌)和双歧杆菌(本身就是皮肤表面的有益菌)对于人体的特别角色,这些活性物有可能能够大大改善皮肤表面细菌的分布(也就是我们行业黑话里面提到的skin microbiota),从而改善我们的皮肤细胞的生存环境(我们的角质层其实并不直接接触外面的世界,在角质层表面还栖息着大量和我们共生的菌类……我们自己就是一个巨大的培养基……对不起哈,晚上不要做噩梦)。
我们今天对于skin microbiota(皮肤表面菌群)的理解还相当不够,所以,我们不能解释小红/黑/棕瓶为什么能对我们的皮肤有效果。
但是,大量消费者的反馈是,这些菌类的代谢产物真的有效。
(五)
我最尊敬的配方师师傅——李大师——曾经说过,护肤品配方不算科学,算艺术。
我觉得太TM有道理了。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