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仁村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全村总人口769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26人,占到总人口数的3.37%,远高于联合国关于长寿乡80岁以上老人应占总人口数1.4%的标准。
今天「说说村里事」带大家走进这个“长寿村”。
电网头条 x 浙电e家
1975年出生的雷后焕,是土生土长的仙仁村人。20岁出头的时候,像许多年轻人一样,他离开家乡另谋出路。经过几年的积累,他在丽水市龙泉城区开了一家超市,和妻子两个人一起打理,生意不错,一家人忙碌又幸福。
2002年,仙仁村村级组织准备换届选举,村民们觉得在外经商的雷后焕生意做得好,应该也能把村庄管理好,就想让他回乡带着大家一起发展。
航拍下仙仁村被绿色包围
沈志远 摄
可有句俗话叫:宁带一个军,不领一个村。村民们众口难调,事务繁琐复杂,有时候还会碰上“清官难断家务事”“吃力不讨好”的情况。
要放弃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超市,去村里做事,妻子免不了有些担心。可几经思考后,那年27岁的雷后焕还是关了超市,收拾行囊踏上了回乡的路。当年6月,雷后焕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改变从修路装灯开始
全村人口偏老龄化,主要经济来源是水稻种植、食用菌生产和劳务输出,总体经济收入水平偏低……这是摆在雷后焕面前的现实。
上任后,雷后焕走访了村里每一户人家。村里的道路是砂石路加泥路,晴天硌脚,雨天打滑。碰上下雨天,来不及换雨鞋的他就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烂泥走访村民,有时候不小心,还会被村里放养的鸡、鸭、狗、猪“撞个”趔趄。
想致富,先修路。看着村前只有三米多宽的砂石路,雷后焕想着得先把路修好。可村集体资产入不敷出、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的现实,让修路的第一步就迈得极为艰难。
幸运的是,雷后焕赶上了好时候。2003年6月,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雷后焕(左二)在和村委会成员商量工作
雷后焕 提供
乘着新农村建设这股东风,雷后焕带领大家对仙仁村进行了大改造。听说了省电力公司与兰巨乡的结对帮扶关系,他又通过乡政府,争取到了电力公司的资金援助。如此一来,再加上村民的自发众筹,路总算是修好了。他还联系当地供电所,在道路沿途配套安装了58盏路灯。“以前到了晚上,村子就黑黢黢的,老人走路最怕摔跤,天黑也找不到方向,现在路灯装上后,方便了他们夜里走路。”雷后焕说。
电力公司不仅给村里安了路灯,还落实专项帮扶资金,帮助仙仁村将变压器增容至200千伏安。新换的变压器并没有安在原位,而是挪到了村子中心区域600米开外,原有的架空线路也实施了相应的绝缘化改造。由此,仙仁村实现了“融电于景”。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的同时,村子里景观建设、农家乐、民宿都有了可靠的供电保障。
老人成了村里的金字招牌
雷后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农村有好的就业,农民才有好的收入。”在雷后焕看来,别的村子有香菇、木耳、灵芝这些特色产业,仙仁村虽然也有涉及,但都不是重点产业,“和做生意类似,村子发展想要脱颖而出,要有独占优势,要么人无我有,要么人有我优。”
雷后焕在走访时发现,全村769人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6人,当时还有一对全省唯一的百岁夫妻。“长寿”,不正是村子最好的品牌吗?
于是,一场围绕“长寿”的乡村振兴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村里种起了“长寿”梯田,卖起了“长寿”农产品,建起了“长寿”博物馆……游客一批接着一批,住“长寿”村、吃“长寿”菜,村里的生意越来越好。
为了留住游客,雷后焕还带着村民将原来的旧房屋翻新,打造全电绿色家庭式民宿。当地供电公司为他们制定了电能替代改造方案,对客房、厨房、餐厅等重要场所实施了“全电”包装设计,空调、电磁炉、电动窗帘、电采暖一应俱全。
2017年9月9日,仙仁村举办了首届仙仁长寿节。雷后焕上场扮起了福禄寿里的“福星”。他身着绿色长袍,头戴黑色宰相官帽,在直径1.6米、高1.5米,装满350多斤长寿饭的饭甑旁,和“寿星”一起给聚上前来的男女老少添米饭增福寿。
邱宗金和雷后焕一左一右扮演“寿星”和“福星”
雷后焕 提供
“大家都害羞不愿扮演,我只好自己上。刚一穿上服装,就惹得村民们哈哈大笑。他们说我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装扮上还真挺像的。”雷后焕这一扮就扮了六年。
村里有活动,就能拉来人气,有人气,就有财气。2023年,兰巨乡举办乡村文化漫游节暨第六届仙仁长寿节,吸引了近千名游客前往仙仁村观光游玩。那次,已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雷后焕和村委会主任邱宗金,分别扮演了福星和寿星,主持人客串了一把禄星,“福禄寿”三星齐聚,祝福老人们长寿安康、福寿绵延,祝愿村民们和游客们日子红红火火。
长寿节上,雷后焕扮演“福星”和村民合影
雷后焕 提供
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千万工程”在乡村人居环境、水电交通公共服务、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效应,反映在乡村村民身上,就是他们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人与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2022年,仙仁村农民人均收入3094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5.45万元。
“种太阳”种出的新希望
“长寿”是仙仁村的金字招牌,长寿老人便成了村里的“宝贝”。为了照顾好村里的长寿老人,雷后焕再次找到了和村子结对帮扶多年的省电力公司。
2021年,国网浙江电力公司针对仙仁村的特点,通过众筹募集了50万元的基金,分两期为村里建设“益”起种太阳公益光伏项目。2022年6月,该项目正式并网,每年可以为仙仁村集体增收约4万多元。
公益光伏板绕着村里的绿道铺设
沈志远 摄
2023年,雷后焕用光伏电站的收入更新了老人活动中心已经陈旧的相关设施,将养老服务中心爱心食堂升级为全电厨房,并为老人免费增加营养餐。
完善的设施、周到的服务,前后左右都是熟人,这样舒心惬意的生活,让村里的老人们赞不绝口,也不愿离开。
“练老,您儿子叫我劝您去城里……”雷后焕刚起了话头,对面的老人就明确拒绝了:“我可不舍得离开这里,熟人多、环境好、空气好,每天还有新鲜饭菜吃,住在这里很幸福。”尽管儿孙有能力让老人搬进城里居住,但老人话里话外都是对家乡的不舍。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沿坡而建的大片光伏板,承载着老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仙仁村的老人们在村养老服务中心爱心食堂用餐
项宇昕 摄
“我们准备持续用好这‘阳光存折’,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建设免费屋顶光伏板,卖电收入直接用于老人生活补助。”吃到了光伏电站的红利后,雷后焕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追光人”。他表示,随着光伏电站收入的增加,仙仁村将进一步完善村庄的各项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同时也会持续推进公益光伏发电项目,“点亮”更多老人的养老之路。
现如今,走进仙仁村,沿着村口一路前行,在成排的房屋上能看到象征长寿的仙鹤和“鹿乳奉亲”等典故画,每一面文化墙都将仙仁村的“德、孝、寿”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村里的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常见三五位老人聚在一起下棋、聊天,或捧着一杯茶,悠闲地看着人来人往。这场景,静谧又安详。
供稿
丽水公司 洪瑜阳褚津津
制图
邓通 黄玉凡
感谢
陈海明项丹 邓通
编辑
陆旻
校对
朱斐白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