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革命】一词源于以色列历史学博士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人类简史》一书。他认为,是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由此,个体认知革命产生。
那么,个体认知革命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持续的还是偶发的?
我们从时间、人类、宗教和算法四个方面来看。
一、时间存在的意义
在时间的概念维度上去看,个体的生命可以简单粗暴地切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晚清名臣曾国藩在《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中提出:“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细细琢磨,才能会意一二。
为什么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留恋?为什么不要急着去控制不确定的未来?因为过去和未来都是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只存在于每一个个体的意识层面——换句话说,每个个体的过去和未来都不可能是一样的,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过去和未来。这是极具个性化的概念。哪怕是对于同一朵花,不同的人看见的、感知的、思考的,都不一样。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意识到——人生来孤独。个体间的差异客观存在,身体可以紧密相拥,意识却不可能完全契合。只能说,在某一时刻,两个人或者群体的意识可以产生一个共同的交点,进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吸引,此乃大善。就好比两条曲线,可以有交点,但频率不同导致形状不可能完全相同,不能完全重合。正因为精神的孤独是永恒的,肉体的陪伴才被人所追求。爱情、婚姻、家族、社团乃至国家等形式的存在,让群体互相依赖、互相取暖,在斗争中磨合,寻求合适的相处模式。
那么“现在”呢?“现在”是不是抽象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相对具体一点,我们可以尝试描述“现在”的实际存在感。假设我们可以在时间这个纵轴上,等分标记无数点,每一个点,就是现在。因此“现在”是一个无限微小的点,就是 “此刻”——此刻你在走路,走路就是你的现在;此刻你在吃饭,吃饭就是你的现在。禅宗认为:“当下即禅”,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专注做好眼下的事,才是实实在在的,个体可以把握的为数不多的东西。
二、人类存在的意义
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宇宙(姑且称之为宇宙)间,无数的奥妙和规律,始终在被人类不断地发掘和定义。人类探索自身、他人、环境的欲望生生不息,这欲望的根源是对“存在”的疑问和恐惧。“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向哪里?”人对个体存在的合理性质疑与生俱来,对死亡有着天生的好奇,对活着的意义有着本能的追寻。
而残酷的是,从宇宙的层面来说,人类诞生最本质的使命,应当是生物繁衍和进化。繁衍的目的是肉体的存活,肉体能承载认知的进化,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很多新思想的出现,是因为人体内某一个微不足道的基因突起变异而已,并没有多么神奇。人类觉得神奇,是因为大多数人类认知还没有到达这个层面而已。
死亡是不是结束?不是。我认为,死亡是肉体在形式上的灭亡,而精神和意识的能量还是存在的。这个世界是能量守恒的,灭亡和新生同在,善和恶必然共存,丑和美遥相呼应。但这不是二元论,没有绝对的对立面,也没有永恒的一致。只是说,在能量天平的两端,是分毫不差的平衡。只是我们不知道,宇宙的算法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状态。
三、宗教存在的意义
我尊重所有的宗教及信徒。宗教的存在对于人类精神层面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探索超越肉体之外的领域究竟存在着什么力量,这样的力量能够对人类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佛、神、上帝等形象化的存在,表明人想要尽可能靠近这种神奇力量,一边臣服、一边探索。这种力量究竟是否真的存在?我认为是存在的。宗教究竟存在于哪里?它用教义统一了教众某一层面的认知,从而产生不可思议的群体能量,促使人群行为改变。只是不同的宗教,认知角度不同,可殊途同归,都是从人类可以认知到的现实中演变而来的。宗教对于个体的意义是:使个体躁动不安的意识得到自圆其说的答案和归宿。宗教不是万能的,但宗教给人希望,人奔着希望去,就具备了自救的能力。
比如,佛教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意思是:世界上所有宇宙万有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着,而我们甚至对很多事情都无可奈何,所以要学佛,学会接受和理解这种无可奈何;好坏美丑一切二元的境界都是错误的,我们不执着在上面就可以说是涅槃了,就可以是“涅槃寂静”了——这其实已无限接近于宇宙的真理。所谓“法”,就是“规律”。世间一切缘起法,其法性均与空相应。“空”就是没有,就是起源,就是0。这又回归了我们数学的认知。所以知识是一脉相承,一通百通的。
四、算法存在的意义
说到算法,不得不提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兴起,区块链的火热,AI人工智能的普及,大数据是这一切的基础。大数据在生活层面,也许是你的个人信息、行为轨迹和生活习惯等。可是我认为,在意识层面,也有大数据。个体过往的经历对个体认知产生的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激发个体意识在更高一个层面的认知发展。
比如一个人出门莫名其妙被打了一巴掌,第二天出门又莫名其妙被打了一巴掌,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他一定会思考怎样避免出门莫名其妙被打这件事,从而得出更复杂的结论。在如何避免被打这件事情上,他的认知就升级了。
这是一种被动的升级,还有主动的升级——是某些个体的意识天生善于追问,那认知发展和升级的速度自然就快于被动升级的人,成为相对更有智慧的个体。我们假设,认知升级的结果就是智慧的产生。那么智慧是不是算法?我们看机器人就知道了。机器人能够在大数据足够的基础上,比人类完成更精细、快速的思考。机器人有没有智慧?如果AI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机器人一定可以有智慧。机器人具有高等智慧会怎样?不知道。所以科学家采取一定控制手段,让不可预测的AI智能的未来不要到来的那么快,是非常理性的选择。
发展这个词一定是向上的吗?不一定。发展是多方向的。可以向上,更好。也可以向下,更差。也可以平平不变。有好的发展,一定也有坏的发展。无论好坏,都有意义。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相对片面,也被现代科学家抨击,但有一点,是没有错的。达尔文认为,物种是可以被改变成新的物种的。“新”就是与原来不同,基因细胞发生了一点变化,个体可能会发生巨变。生病,也是其中一种发展方式。只不过这种发展是向下的,走向灭亡。
因此,个体的认知革命是必然会产生的。随着人类对自身、宇宙探索的脚步加快、深入,宇宙的算法将更多地展现在人类的眼前。目前看来,人类能够无限接近“真理”,却始终无法到达彼岸。这一场没有终点的追逐,本身也是宏大而充满乐趣的旅程。可一旦触及了超出人类已有认知的地方,恐惧一定会如影随形。
未来,是必然会到来的,但它永远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因为未来一到,就是现在了。对未知的恐惧,也必将伴随人类的基础意识,使人类保持危机和警觉,从而更好地完成物种繁衍和进化的自然使命。
终点在哪?没人知道。作为普通的个体,也不需要知道。生命的存在意义,在个体意识里应当就是所谓“好好活着”。给“好”下一个自己的定义,心安处,即是终点。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