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在今天浙江绍兴北35里钱塘、曹娥、钱清三江汇合处,有一座桥闸结合的明代建筑——三江闸。数百多年来,三江闸及其堤坝成功地阻挡着海潮的一次次侵袭,保护了绍兴平原不再受咸潮之害,使其成为旱涝保收的膏腴之地,是明代滨海水闸建筑科技和管理最高水平的代表。
这是中国水利史上继夏之大禹治水、秦之李冰治都江堰之后,又一伟大的治水工程。而它背后的重要推动者,来自今天的四川资阳市安岳县,有“浙江李冰”“绍兴恩公”美誉的汤绍恩。
近日,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了各地家风家规故事。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安岳县岳阳镇陶海村,了解汤绍恩治水的故事,以及汤氏后人如何秉承“书是天下英雄业 勤归人间富贵根”的祖训。
治水
修建三江闸平息水患 被誉“浙江李冰”
陶海村位于安岳县城北部,驱车行驶2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当地山环水绕、树木葱茏。记者首先来到汤绍恩第十九代孙汤铨叙的家中,推开堂屋大门,“三江砥柱”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这个主要是因为他(汤绍恩)在浙江治水,修建三江闸而来。”汤铨叙手指着上方说道。根据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编纂的《汤氏族谱》记录,元代汤氏先祖汤伯坚“由楚仕蜀,开安岳基”,至汤绍恩为第八世。
浙江绍兴以汤绍恩姓氏命名的路、桥、社区。
而另一位汤氏后人汤朝林带来了《汤绍恩述评》一书,这是由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原副巡视员、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原副会长汪毅所著,该书详细记录了汤绍恩“一人、两城、三江闸”的故事。
明嘉靖五年(1526年),汤绍恩中进士,先后任户部郎中、德安(今湖北安陆市一带)知府,嘉靖十四年(1535年)调任绍兴知府,最终官至山东布政使。是安岳古代历史上第一位进入正史(二十四史)《明史·循吏传》的人物,也是明代进入《明史·循吏传》唯一的四川人。
“他到绍兴任职后,让他思考最多的是当地频繁出现的水患和旱情。”说起汤绍恩,汤朝林打开了话匣子。
据悉,当时,山阴、会稽、萧山三县之水均经玉山闸入海,由于潮汐日至,拥沙积如丘陵,一遇大雨水潦,则水受沙阴不能骤泄,良田尽遭淹没,老百姓苦不堪言。汤绍恩到任后,遍行水道,便敏锐地发现了核心问题——旱涝灾害。于是亲率人员遍察山会平原地理水道,多次实地踏勘,毅然决定在钱塘江、曹娥江、钱清江三江汇合处的彩凤山与龙背山之间建造三江闸。
三江闸闸墩。(图据绍兴市鉴湖研讨会)
三江闸工程始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七月,翌年竣工。设闸门28个,象征二十八宿,故又称“应宿闸”。闸内建有“泾溇”“撞塘”“平水”三内闸,备大闸冲溃之御;闸外筑石堤400余丈以扼潮水冲击。刻“水则石”(相当于现在的水标尺)于闸旁,用以根据水势潮情启闭闸门。
嘉靖十七年(1538年),汤绍恩又主持打通古鉴湖东塘、南塘以及通塞的堰、闸,东西连亘百里,水面宽阔,既有利于蓄水,又便于船只交通。至此,经过汤绍恩的努力,绍兴形成了河湖密布、土地平整、灌溉方便、旱涝不虞的三江水系。
汤绍恩也因此有了“浙江李冰”“绍兴恩公”的美誉。
传承
后人铭记“书是天下英雄业 勤归人间富贵根”
三江闸的成功修建,使江海两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它的实践和巨大成功也证明了在选址、创意、施工、运用等诸多方面的科学思维、科学水平,代表了我国传统水利工程建筑科技和管理的最高水平。
绍兴之后,汤绍恩官至山东布政使,晚年又回到故乡。
汤氏后人汤铨叙(左)与汤朝林(右)
《安岳县志》(康熙本)收录有汤绍恩回到安岳后写的四篇文章:为明安岳知县董信祠堂所撰的《董公去思记》,为安岳文庙大成殿礼乐馆新建落成所记的《新修大成乐记》,为纪念明安岳县教谕李思文祠堂所撰写的《李公祠记》和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湖南宁乡县云溪人杨廷谔在安岳任教谕期间所著《十礼图说》所写的《十礼图说序》。
汤绍恩去世后,安葬于陶海村。当时消息传到绍兴,百姓大为悲痛,感念他的恩德,从明万历年起就于府城开元寺和三江闸旁建立汤公祠、汤太守庙奉祀。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敕赐汤绍恩为灵济侯,雍正三年(1725)敕封为宁江伯,享有“泽被三江”的声誉。
2014年5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浙江省绍兴市水利局、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等有关单位,还组织人员专程前往陶海村,缅怀这位伟大的水利人。
如今,三江闸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生命并没有随着使命的结束而终结,而是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以汤绍恩为代表的汤氏家风,也历代传承。
汤铨叙家中“三江砥柱”几个大字之下,还写有一副对联:“书是天下英雄业 勤归人间富贵根”。
汪毅所著《汤绍恩述评》
“这也相当于是我们的祖训。”汤铨叙提到,从小就知道祖辈有一个为官从政的叫汤绍恩,但并不特别清楚其做官时的实际功绩,“特别是绍兴那边专门过来人,我才明白祖先的伟大,作为汤家后人很自豪。”
忠厚传家久,家风济世长。十四字的祖训看似简单,但汤铨叙认为意义深远,“认真读书、刻苦勤劳在什么年代都不会落伍,这是老祖宗的智慧,更是对我们后辈人的期许。”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