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鉴_鉴龟数策_鉴龟数策是什么生肖

01

译文

朝议大夫王延禧出仕的时候担任沅江令。

当时正好赶上大荒之年,很多人都只能落草为寇。王延禧亲手抓了十几个人,涉案金额过高,这些人都应该判死刑。王延禧办好这个案子还能够得到升迁。

王延禧叹息道:“这些人都是良民,只不过是活不下去了才落草为寇。现在我作为官员没办法让他们安居乐业,还要把他们杀掉当成自己的功劳,实在是不忍心啊。”于是他就将这些强盗的涉案金额减去了一些,正好让他们不至于被判处死刑。

王延禧是王黄州的孙子。故事出自內翰曾肇撰写的墓志铭。

按:周礼荒政中记载赈灾要“除盗贼”。因为饥荒之年盗贼会非常多,所以不能不除盗贼。

王延禧亲自抓捕了十多个人,就是因为这个。他并不想因为这个事升官发财,所以才把涉案金额调低,让这些人保住了性命。

这抓贼的官员,就没有不想杀伤盗贼的,就像“矢人惟恐不伤人”,这实在是天经地义的。不过因为杀了多人而升官,实在不值得炫耀,应该感到惭愧。君子实在是不忍干这种事。

如果是包藏祸心的坏人,当然是不能赦免的。这种情况按照涉案金额判处死刑然后升官受赏,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王延禧面对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所以他才有了这个行为。

折狱龟鉴就终结在矜谨卷。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为物所迁,斯失之矣。

所以有的人用别人的性命作为自己的功劳,他们或者是故意判他人死刑,或者污蔑别人制造冤假错案,就没有一点不忍之心,就一心想着杀人。所以将这个故事放在矜谨卷最后一篇,希望看到的人能够有所警觉。

02

原文

王延禧朝议,初为岳州沅江令。岁饥,盗起,亲获十余人,赃皆应死,法得迁官。

延禧叹曰:“是皆良民,穷而为盗。令既无以业之,又利其死,以为己功,亦何忍哉?”谕被盗者悉裁其赃,盗得不死。延禧,王黄州孙也。见曾肇内翰所撰墓志。

按:周礼荒政曰:“除盗贼。”谓饥馑盗贼多,不可以不除也。

延禧亲获十余人,盖以此耳。邀功希赏,非其本心,故谕被盗者悉裁其赃,使得不死。

夫捕盗之官,利盗之死,譬犹“矢人惟恐不伤人”,其术使之然也。虽迁一官,而杀数人,荣不足言,愧何可胜?君子岂忍为是哉!

若残民害物,罪不可赦,非穷而为盗,计赃抵死者,则其获贼受赏,义在惩劝,君子可以无憾也。延禧所捕,实与此异,故窃叹云尔。

折狱龟鉴终于矜谨,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为物所迁,斯失之矣。故有利人之死为己之功者,或文致于大辟,或诬入于极典,宁复能存不忍之心,以贷应死之命乎?故着此事矜谨篇末,庶几览者有所警焉。

03

王延禧:北宋官员,曾经出身沅江县令,夔州知州。

王黄州:即王禹偁(cheng,三声,惩),曾经担任黄州的主官,所以被称为王黄州。这位爷是农民出身,但是九岁就能作文,北宋太宗时期举进士。是个狠人。

04

我倒觉得王延禧,包括郑克有点感动自己了。

因为穷,这些人当了强盗。这原本确实是有可操作空间的。但是,这些强盗的涉案金额非常巨大,已经大到了该判死刑的地步了。

这些钱是哪里来的?

抢劫来的啊!

那么,大荒之年,被强盗抢了钱的那些人怎么说?那不就是死定了?

这群强盗,因为穷就去抢劫了。那些被抢劫的人,不仅仅穷还被抢劫。这对比起来,强盗实在是该死。

王延禧和郑克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因为贫穷落草的人可怜,却没有想过那些被抢劫的人是不是可怜。

当官的还是得注意不要陷入自我感动。

折狱龟鉴终于完结了,下一个开始翻译《说苑》。

扫描二维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